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宣州廣教寺雙塔》 
‧所屬分類= 古蹟的類型分類 >

雙塔位於宣州市北郊的敬亭山南麓,距城關約3公里。兩塔東西對峙,其間直線距離為26.9米。塔平面皆作方形,但東塔稍大,其底層塔身南北長2.66米,東西長2.64米,殘高21米;西塔底層塔身南北長2.33米,東西長2.3米,殘高19米。兩塔形制相同,均屬樓閣式磚木混合塔,七層,現塔臺基、副階、腰簷、平座、塔刹俱已毀壞。

兩塔底層三面設圓形券門,四隅未施角柱,券門以上隱出闌額一斗三升斗栱,闌額上無普拍枋。補間鋪作只設一朵,泥道栱上無慢栱,僅以小鬥承柱頭枋一道。角鋪作泥道栱由半栱兩具組成。柱頭枋上砌有稍收進的壁體,最後挑出多層疊澀,以形成上層平座。二層以上各層塔壁的面闊和層高均依層遞減,四隅均置略有側腳的圓形角柱,柱頭置闌額,無普拍枋,闌額近柱頭處均削成收殺的斜面。額下施柱兩根,劃分壁面為三間,中間砌圓券拱門,西側施破子直欞窗,塔外壁用土紅、白兩色粉刷。

雙塔的出簷大體由斗栱、疊澀磚與水準的木椽組成,起主要懸挑作用的仍是疊澀磚,其下形制簡單的斗栱僅用作仿木構形式的裝飾,這在國內較少見。這種出簷結構的方式實質上是依循了唐代磚塔的常法,建于唐總章二年(669年)的西安興教寺玄奘法師塔與唐鹹通七年(866年)的山西運城壽聖寺墓塔都可以為此提供佐證,它們與廣教寺雙塔的區別,乃是後者的疊澀變得更加富於裝飾性。從結構演變的角度來看,則可以認為是一種由疊澀到斗栱的過渡形式。

雙塔均嵌有一塊“觀自在菩薩如意輪陀羅尼經”,署款為“元豐四年二月二十七日責受團練副使眉揚蘇軾書以贈宣城廣教院模上人,紹聖三年六月旦日宛陵乾明寺楞嚴講院行者徐懷義摹刊□□普勸受□同增善果。”據《甯國府志》、《宣城縣誌》記載,廣教寺創建于唐大中三年(849年),即武宗滅法後不久佛門再興之際,是時廣教寺規模較大,見諸文字者即有佛殿、千佛閣、慈化寶閣等。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